为制造业当家开辟新空间,佛山再次拿出实招。1月23日,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透露,《佛山市工业用地红线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已在日前印发,《办法》明确提出支持各区探索跨区代偿机制,在保障全市总量不减少的前提下,现状工业用地规模可跨区级行政区域平衡。
作为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保障工业用地是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诉求。由于历史原因,工业用地在佛山国土面积中的占比不到10%,低于国内不少同类城市。同时,因为工业发展早,传统产业分量重,老旧工业园区多,佛山的土地碎片化现象明显,由此衍生出了先发区域有好项目无用地规模、后发区域有用地规模无优质项目可落等问题。
针对发展中的现实需求,自2021年起,佛山强化了工业用地系统性管理,出台《佛山市工业用地红线划定》等相关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划定了45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红线;同时,主动摒弃以区、镇为界限“画地为牢”的做法,高标准建设的佛北战新产业园横跨了南海、三水两区九个镇街,正加快以创新机制,融合市区镇之力,破解工业不连片、产业不集聚难题。
经过三年的探索,相关成效已经显现:佛山全市工业用地总规模从2021年的454平方公里提升到了目前的461平方公里;2023年全市供应的1.68万亩工业用地中,超过四成落在了佛北战新产业园。
上述《办法》是在此背景下出台的。它提出了“不减有增、以增定改、跨区平衡、空间集聚、提质增效”的工业用地红线管理原则,明确了工业集聚区和工业用地红线的法定效力、工业用地红线的优化调整情形和程序、工业用地管理要求、现状工业用地“以增定改”等内容,并将创新跨区代偿机制的主动权交到了当事区的“手中”。
“支持工业用地红线指标跨区腾挪,目标是保持总体规模不减少,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佛山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佛山将加快推动相关工作,平衡方案由当事区人民政府在组织专题论证,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即可开展《红线划定》修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