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617年,李渊焦急地等待着两个儿子的到来。他等的,是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尽管在此后的人生中拥有多达22个儿子,但李渊与妻子窦氏,却只有四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长子李建成、二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三子李玄霸早逝,所以李渊对自己嫡传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非常爱护。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作为太原郡守的李渊,也有意起兵反隋。于是他秘密派出自己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到河东地区秘密招贤纳士、笼络人才,历经两年准备,起兵已势在必行。18岁的二儿子李世民催促父亲李渊说,应该开始干了。
但李渊却坚持要等到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回到晋阳后才正式举兵。他告诫李世民说:“你哥哥和弟弟都还没回来,我们此时举兵,岂不是将他们陷入险境?” 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归来后,万分焦虑的李渊才放下心来。
在进军长安的路途中,李建成治军严整,对于军队沿途经过的田园瓜果蔬菜,“非买不食”,对于百姓“秋毫不犯”。出兵仅仅九天时间,李建成就率兵攻克西河。这场后世称为“晋阳兵变”、为期三个多月进军长安、建立大唐的伟大战役中,28岁的李建成立下了不世功勋。由于李建成出色的军事政治才能,在夺下长安的半年后618年五月,李渊正式建立唐朝,并将长子李建成立为太子。
公元618年的中国仍然四分五裂,此时隋炀帝刚被叛军所杀,各路军阀林立。为了完成国家统一及下一步的建国任务,李建成责无旁贷地协助父皇李渊开始经营大唐帝国,并掀开了唐朝初年大规模统一战争的序幕。
在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尽管天纵英才,但李渊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当时,大唐虽然建国,但是周边仍然强敌环伺:李密、窦建德、王世充、宇文化及等各路势力错综复杂、交织纵横。身处这种危险的局面中,出身贵族世家的李渊却天性爱玩,不顾帝国风险,外出陕西华阴、终南山等地狩猎,甚至还到华山、老子庙等地祭祀、谒拜,完全不顾大唐草创的安危。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太子的李建成经常被赋予监国重任,并坐镇长安主持朝政日常工作。唐朝初期无论是组织大规模统一战争、坐镇后勤,还是劝课农桑、发展经济,协助建立大唐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政权建设,李建成都是此中除了李渊之外最为关键的角色。
历史给了李建成青史留名的机会。在分析李世民和李元吉失败的原因后,李建成认识到,光靠军事高压政策无法真正平定河北地区,于是,李建成采取了攻心战,将军事打击与笼络人心并重、双管齐下,最终彻底平定了整个河北地区,而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军事策略高低优劣,在河北争夺战中也显露无遗。
尽管天纵英才、聪慧睿智,但李建成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仁慈。
对于一个治国之君来说,仁慈不失为一大优点,但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仁慈却经常会造成致命的伤害。
在李建成看来,尽管李世民有谋夺帝位的野心,但作为同父同母的血肉兄弟,李建成并不愿意骨肉相残,因此尽管李建成后来也采取措施削弱李世民的势力,却从来没想过要谋杀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前一天,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三(626年7月1日),李世民耍了个诡计,在父皇李渊面前诬告兄长、太子李建成,以及自己的弟弟齐王李元吉,说他们“淫乱后宫”,试图以此引诱李建成、李元吉进宫对质,进而发动政变击杀李建成。
在李世民看来,太子李建成才华横溢,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领兵打仗都很有一套,而且作为父皇李渊的嫡长子,兄长李建成从一开始就被立为太子,按照嫡长制的传承,作为秦王的李世民根本没有机会问鼎帝位,所以除了政变,已别无他法。
而在李建成看来,自己本来就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所以尽管谋士魏徵以及弟弟李元吉等人一直劝他要除掉李世民,但碍于骨肉亲情,李建成一直不忍心下手。出于提防,李建成也步步为营,将李世民秦王府的文臣武将们逐步调离:李建成先是试图收买李世民的猛将尉迟敬德,在收买不成后,李建成又转而将忠于李世民的程咬金外派到偏僻的康州(今广东德庆)担任刺史。随后,李建成又借助唐高祖李渊的支持,将李世民身边最重要的谋士房玄龄、杜如晦驱赶出秦王府,并严令他们不准私下接触李世民。
对于李世民的暗中谋划,唐高祖李渊也心知肚明,对于自己几个儿子之间逐渐势同水火的局面,李渊也显得痛苦犹豫,不知如何是好。
兄长的仁慈与父亲的迟疑,最终给了李世民先发制人的机会。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最终在玄武门成功发动兵变,杀死了兄长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并软禁了父亲唐高祖李渊。
李建成已死,尽管如此,他一生的功绩却不为后人所知,或许,在政治斗争的世界里,黑与白,永远模糊不清。
李渊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唐高祖发布于:江苏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