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上半年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共有146批次电动自行车和79批次电动自行车电池被检出不合格。此外,对比上次抽查不合格生产单位,有12家生产单位连续两次产品被检出不合格。
146批次电动自行车抽检不合格
据介绍,电动自行车抽查重点检验车速限值、防火性能、电气装置等16个安全项目。本次专项抽查共发现146批次电动自行车不合格,其标称生产单位分布在天津市、广东省、江苏省等10个省份。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不合格产品清单发现,部分产品购自电商平台,根据标称生产单位,这些不合格产品涉及爱玛、宝岛、绿佳、小刀、小鸟、新大洲、新日、小牛、雅迪、绿源等品牌。
在不合格项目中,“标识与警示语”出现次数最多。146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有140批次此项均不合格。“标识和警示语”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无法起到警示使用者的效果,增加使用者触电风险。
“充电状态主回路保护”“互认协同充电”“布线”和“反射器、照明和鸣号装置”出现次数也在百次及以上。“充电状态主回路保护”项目如不符合标准要求,可能造成蓄电池系统在充放电时发生着火事故;“互认协同充电”项目如不符合标准要求,会造成充电器型号与蓄电池系统不匹配的情况;“布线”项目如不符合标准要求,可能造成在线路中出现短路和电气件连接点接触不良造成发热引起着火事故,还可能造成线缆绝缘层破损,引起电路短路发生燃烧事故;“反射器、照明和鸣号装置”项目如不符合标准,可能影响骑行安全。
“电气装置”和“充电器与蓄电池”出现次数分别为48次和36次。这两项是引发电动自行车火灾的主要“元凶”。此前消防救援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引发电动自行车起火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电动自行车使用的锂电池热失控起火,二是电动自行车的线路过载、短路,三是电动自行车充电器起火。其中锂电池引发的起火占比最大。
不合格电池中九成是锂电池
对电动自行车充电电池的抽查中,过充电保护、壳体阻燃性、短路保护等19个质量安全项目是重点检验项目。据介绍,本次专项抽查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2个品类,共发现79批次电动自行车充电电池不合格,其标称生产单位涉及广东省、江西省等7个省份。
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发现,79批次不合电池中,铅酸电池有7个,其余均为锂电池,占比九成。不合格锂电池中,有26个未标注厂名厂址。
铅酸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可以反复充电、放电的二次电池,是目前使用量最多的一类蓄电池。在不合格项目中,铅酸电池主要是“能量密度”和“低温容量”两项不合格。
作为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来源,蓄电池的容量决定了电动自行车能跑多远,这是蓄电池性能的直接体现。尤其进入冬季,消费者有时候会明显感觉到电池不耐用,充电比平时更频繁;这些大都与蓄电池容量不足有关。据了解,铅酸蓄电池出厂定价主要受原材料金属铅粉的成本影响,占铅酸蓄电池出厂价的六成左右。原材料成分添加不足,以次充好,虚标容量,可能是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容量不达标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与铅酸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因具有体积小、容量大、质量轻、使用寿命长、可实现快速充电等优点,应用范围在迅速扩大。但由于锂在空气中可自燃,电解液又是有机物,所以锂电池的安全性较铅酸蓄电池差。
本次抽检中,锂电池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放电、短路保护、过充电等。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相关专家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主要是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电池续航里程和高能量,从而忽视了电池本身的安全。此外,部分企业可能为了降低成本,用了一些电芯的不良品,从而造成电池整体安全性参差不齐。
12家生产单位连续两次上黑榜
市场监管总局还公布了连续两次抽检不合格生产单位名称,共有12家,分别是:踏豹(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德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六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林达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骏鹿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奔的车业制造有限公司、浙江黄岩三叶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山崎冈田车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大鱼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英格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春兴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西京九电源(九江)有限公司。其中,前10家为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后2家为铅酸电池生产厂家。
以深圳市大鱼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去年一款电动自行车被抽检出“反射器、照明和鸣号装置”不合格,此次又有一款电动自行车被检出“标识与警示语”“充电状态主回路保护”“互认协同充电”“布线”“电气装置”“反射器、照明和鸣号装置”6个项目不合格。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今年5月份因为产品(商品)质量违法行为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88万元。
铅酸电池生产厂家中,江西京九电源(九江)有限公司一款产品去年被抽检出“能量密度”不合格,今年又有一产品“能量密度”不合格。江西春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去年一产品被检出“2hr容量”不合格,今年一产品被检出“能量密度”不合格。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