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十年动乱时期遭到革命破坏分子排挤打压、备受羞辱之下屈抑病逝的刘少奇终于迎来昭雪。
这场迟到了十三年的正义,由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邓小平亲自主持,在这场振奋人心的追悼会上,邓小平高度赞扬优秀的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为革命事业肝脑涂地、为人民福祉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一生。
列举出铁一般的事实,驳倒十年动乱时期“造反派”对刘少奇的污蔑和构陷,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使刘少奇不朽的革命功勋昭著于人间,正名于青史。
等了太久、盼了太久、熬干了眼泪、哭断了愁肠,这一天亲眼看到丈夫、父亲的沉冤得雪,追悼会现场,家眷王光美及子女泪洒当场、泣不成声。
这一幅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场景,亦让邓小平情难自已,回想起多年以前,站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个上午与刘少奇的简短谈话,也是这一生与刘少奇同志的最后一次相见。
从古到今,革命的本质都是斗争,斗争的基本问题则是认清谁是革命的同志,谁是革命的敌人。
1966年,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全国各地,覆盖所有阶级、男女老少,在党政军民学各个机关、单位、团体中蔓延开来。
少数“革命破坏份子”钻空子找漏洞,利用文革的盲目性,放大“左倾”倾向的狂热,高举“文革”大旗排除异己、安插亲信、颠覆公理、指鹿为马,对新中国的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建设成果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少数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邓小平和刘少奇为代表,习惯于在大风大浪中颠簸,从而培养出来了相当的革命定力,对“文革”激进的“左倾”倾向保持克制和清醒,持有鲜明的批判态度。
在造反派眼中,刘少奇和邓小平作为“反革命的‘革命对象’”,他们身居高位成就斐然、革命履历光辉耀眼,成为“革命破坏份子”的首要目标,为“立威”誓要将他们批倒、搞臭。
既然做出与“造反派”对抗的决定,为了维护公理和正义,刘少奇和邓小平也做好“身败名裂”“死而后已”的最坏打算,此时虽仍然处于中常委的位置,是中央领导集体的的重要成员,亦明白自己早就身陷重重包围,朝不保夕。
“破坏份子”捏造好了莫须有的“罪证”,对他们“垂涎三尺”磨刀霍霍。
1966年年末,天安门广场人潮如涌、摩肩接踵,全国红卫兵、红小将的代表们齐聚于此高喊着“毛主席万岁!”迎接伟大领袖对自己丰硕“革命建设成果”的检阅。
随着毛主席与一众党和国家领导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之上,点燃现场的热情,盲目而狂热的欢呼声来到了最高潮。
在无序的群体狂热里保持难得清醒的刘少奇和邓小平早已料到现场如此的“盛况”,亲眼所见也不免担忧起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景和道路上未来的诸多挫折,不禁哑然。
邓小平与刘少奇相视一笑,看到对方眼中的坚定坦然,遂开启了他们人生中最后一次对话。
“小平同志,你怎么样?”
“横直没事。”
“没事,学习。”
多年以后,回想起这短短的十六个字,邓小平感慨万分。沉默寡言、却字字珠玑的刘少奇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斑斑血泪、是那个特殊时期中两人“陷入尘埃里、跌进泥潭中”身处暗无天日的境遇,彼此鼓励相互扶持的革命友谊。
1969年,遭受“造反派”的残酷迫害,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忍受着身体和精神双重折磨,年逾古稀的刘少奇在本该功成身退,颐养天年的年纪,逝世于“流放改造”的过程中。
十年动乱时期,刘少奇亲人不得相见,妻子深陷牢狱、在忧愤孤独中病逝。
期间,命运三起三落的邓小平,心怀家国天下,改造社会的宏伟革命志向,忍常人之不能忍,及常人之不可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亦等来了正义的归来,体会到人间正道沧桑之感。
在全国人民和中央领导人的热烈期盼下,邓小平上任之后立刻着手于拨乱反正、为刘少奇等受到重大冤屈的革命同志翻案。
在刘少奇同志的追悼会上,邓小平泪雨涟涟。
由于刘少奇被批倒,不愿作伪证坚持公理力挺丈夫的王光美深陷牢狱之灾十二年,在动乱结束后也得到释放。
逆境之中,王光美咬牙坚持,始终记得丈夫告诉过自己“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跳梁小丑上蹿下跳把国家弄的乌烟瘴气不过是一叶障目自欺欺人,乌云遮日终有日消散,历史挡不住的滚滚大潮,是人民群众难以蒙蔽的智慧远见和真知灼见。
是非功过、天地公道、人心自有公断,坚信公理和正义,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就能等来天日昭昭、光明磊落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