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的第三年,也是数字教育“扩优提质年”。为顺应数字化时代教育服务要求,链接教育专家和基层学校,探讨教育领域前沿话题,助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3月29日,由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主办,广东新华书店协会教育服务研究院(筹)承办、中国计算机学会广州分部、广东新华乐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中国教育学会青少年媒介素养分会作为学术支持的“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数字化应用”——新华校长论坛在广东新华召开。本届校长论坛首次在广东新华春季馆配会上启幕,邀请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华南师范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专家学者以及各地中小学校长代表到场,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数字化应用的实践探索。在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之余,进一步延展教育数字化应用,输出新华教育服务价值,搭建专业的产学研交流平台,惠及更广大师生。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广东省广州、深圳、肇庆、茂名、湛江、揭阳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等地教育系统代表参会。
与会嘉宾合影。
活动伊始,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副总经理冉去疾为活动致辞,对参会的各级领导、专家及教育界人士的支持表达衷心感谢和美好期许。
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副总经理冉去疾为活动致辞。
主题分享
1.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创新应用与影响研究
在主题分享环节,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学博士、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辛海洋以“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创新应用与影响研究”为题,从时代背景、为什么要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在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和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快速发展的今天,风险与挑战并存,新技术的运用可能直接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使得教育活动突破既定的时空边界。他通过生动的人工智能学习场景案例向大家展示出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与传统的科学、劳动课堂相结合,帮助学生创造作品、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为教师教学教研、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以及课堂观察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过程支持和结果输出。
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学博士辛海洋进行主题分享。
2.大模型驱动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郝天永以“大模型驱动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为题进行主题分享。
郝教授从宏观角度为大家梳理了大模型的发展脉络,并分享了国内外大模型发展的最新理论和趋势,阐述了大模型在当今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它在个性化学习、智能辅助和助教、内容创作与定制、学习评估与监测、情感分析和心理支持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同时也在应用过程中不断进步。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郝天永进行主题分享。
接下来的案例分享环节,由两位校长代表基于所在学校探索的教育数字化成果进行分享。
3.数字赋能教育 变革点亮未来——基于电子学生证应用的校园数字化应用探索
来自宁夏银川市金凤区第十七小学校长王永峰首先以“数字赋能教育 变革点亮未来——基于电子学生证应用的校园数字化应用探索”发言。
他提到,在2023年,金凤区第十七小学依托宁教云和“电子学生证”平台打造智慧校园,搭建了五大平台,包括:依托“安全平台”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依托“家校共育”打造数字化家庭教育空间,打通家校沟通新路径;依托“教研平台”为校本教研提供支持;依托“课后服务平台”落实双减政策;依托“评价平台”对教师及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通过修订完善《学校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成立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等措施逐步推进校园数字化转型,工作效果初见成效。接下来,金凤区第十七小学将进一步扩大电子学生证应用试点覆盖面,从办学思想到管理服务,继续探索校园“全场景”式的数字变革应用。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第十七小学校长王永峰进行案例分享。
4.基于教育数据分析的课堂精准教学探索
深圳中学梅香学校校长代表井光明以“基于教育数据分析的课堂精准教学探索”为题进行了分享。
他表示,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在2023年结合智慧教学无感采集系统+新华教育服务平台备授课及作业设计等功能,形成了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智慧精准教学应用方案。在试点过程中,系统根据堂练和作业等数据的采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等进行分析,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和课后作业方案。同时还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实时评估和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形成多元评价。依托教育数据采集、分析实现数字资源高效应用,让大规模精准教学成为可能。
深圳中学梅香学校校长代表井光明进行案例分享。
主题沙龙
精彩的主题分享环节结束后,专家代表和校长代表开启一场“中小学校师生数字化应用现状面面观”的主题沙龙,沙龙由中国计算机学会广州分会秘书长吴一冰主持,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数字化应用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在育人层面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矛盾以及趋利避害建议等内容进行了深度对话,现场观点纷呈、机锋迭出,引来阵阵掌声。(以下分享部分现场精彩观点)
话题一:人工智能教育为中小学校教育带来的改变与思考
●中国教育学会青少年媒介素养分会代表张海波老师从生活中教孩子利用AI工具创作木棉花作品开始讲起, 提出AI技术的使用应思考两大维度:一是如何赋能教育,比如AI在艺术和传统文化领域的应用,二是在AI逐渐替代人工的情况下,思考人应该如何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宁夏金凤区第十七小学校长代表王永峰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提到三点看法:一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到学校,首先是遵循应用为王的原则,要赋能学校发展、教师提升和学生成长;第二个是客观条件上,东西部地区资源配置不均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弥补知识鸿沟,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第三则由衷感叹宁夏回族自治区自2018年被评为国家“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以来,在政策大力支持下让学校得以实现“借道超车”发展。
●深圳中学梅香校区的井光明校长则发言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变革,让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思考我们要为未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第一,人工智能应该帮助孩子从机械记忆中逃离出来,但孩子的共情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对艺术的感知等能力是不可替代的;第二,未来孩子的学习,将会随时随地发生。老师作为知识传授的角色会被慢慢减弱,对人工智能信息的辨别能力则须相应提升。他认为理想中未来教育和技术应该并行发展。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郝天永则从概念解读出发,他指出“人工智能教育”至少涉及四重含义:人工智能赋能的教育、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教授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人工智能时代”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让人们不得不去拥抱它。
话题二:现场提问——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涉及两大主体,教师应该要对人工智能技术掌握到哪种程度,培养学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郝天永指出,人工智能时代下要从知识学习者过渡到能力拥有者,尤其重视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项目制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最高效解决问题。
●井光明表示,虽然人工智能时代挑战和机遇并存,但他愿意选择主动拥抱,而且会鼓励青年老师尝试学习人机对话、改进教学设计;如果将人工智能课程引入学校的话,则意味着系统化的学习和认知方式,会重点引导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与人工智能工具相处,正确使用工具。
●王永峰表示,人工智能数字化在学校应用会面临三个问题:第一要考虑地域资源不同的情况以及学校教师认知程度;第二,要先强调立德树人,培养思想正、习惯优和体质坚的孩子;第三个,是要解决海量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整合与精准应用。
话题三: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应用潜在的问题和弊端
●张海波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产生安全、伦理问题。教育行业从业人员始终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对技术有清晰的认知,坚持德育优先,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井光明认为,技术会使人变懒,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谨防形成思维惰性。
●郝天永则表示,技术是中性的,但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安全等风险,国家也开始制定相关法规,因此,提醒学校在数字化教学应用过程中要注重人工智能伦理教育。
现场参观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可体验观摩的教育数字化产品展厅,以便与会嘉宾更好地就校园实际应用场景展开交流。
展厅中集中展示了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打造的“平台+内容+智能硬件”的教育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包括自主研发的新华安全防护体系、区域教育服务平台、学校门户、电子学生证应用平台、校内课后服务、共享阅读等软硬件一体化的数字校园服务,呈现教育大数据采集、汇聚、分析以及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深度应用场景,为各大中小学校因地制宜,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模式提供新路径。
【来源】新华乐育